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16.50 含稅

對孩子的愛,讓我們心甘情願為孩子付出一切,然而,成為母親之後,卻赫然發現許多事情並不如預期,這過程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焦慮、不安與疲憊。

我們努力照顧孩子、想給孩子最幸福的生活,但當背負著名為「媽媽」這個角色的包袱時,卻不小心忽略了內心當中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身為諮商師的作者指出,面對教養時,我們生氣、沮喪,甚至感到痛苦、自我懷疑,絕對不只是單單「孩子管不聽」的問題。那些對孩子的吼叫,很多是因為孩子觸碰到妳,受傷且疲憊的心。

例如:下班後看到孩子在滑手機而感到生氣,被誘發的可能是擔心和焦慮(擔憂孩子無法自律、焦慮自己疲憊卻無法休息);當孩子傻傻被欺負時特別生氣,可能來自於過往的人際挫折……

全職媽媽對未來的不安、職業媽媽對時間的焦慮、對自我的自卑、對過往的遺憾、對先生的不滿……這些在心裡過去没有好好解決的、隱藏起來的問題,將在某個時間點將被孩子誘發,然後引爆。

感覺累了,不是休息就好,撐過就好;感到無力了,表示你內在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把目光移回自己的身上,把自己關照好,將會改變你和孩子的人生。

出版社:采實文化(2019年2月
作者:朴宰蓮
譯者:鄭筱穎
裝訂:平裝,單色
ISBN:9789578950931

本書書角在運送過程中受到輕微碰撞,但不影響閱讀。

庫存量: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8950931 分類: 標籤:

目錄
作者序: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第一章》媽媽的自我覺察──身為母親的妳,了解自己嗎?
1. 現在的妳,活在愛裡嗎?–愛是一切的原動力
2. 溝通中最困難的是什麼?–無心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最傷人
3. 妳有多了解自己呢?–運用「周哈里窗」為自己的人生開一扇窗
4. 妳的童年是否曾被父母傷害過?–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創傷
5. 妳也想當一個不生氣的好媽媽嗎?–理解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6. 透過內在對話和孩子更親密
7. 維繫良好關係的對話法則
8. 內在對話練習一 從觀察與傾聽開始
9. 內在對話練習二 察覺內心的真實感受
10. 內在對話練習三 探索情緒背後的原因
11. 內在對話練習四 說出內心真正的需求

《第二章》好好理解並同理孩子
1. 向孩子表達謝意–不要說「你好棒」,而是「謝謝你」
2. 真誠地向孩子說「對不起」—不找任何理由和藉口
3. 明確回應孩子的要求–別用「下次再說」含糊帶過
4. 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概念–而不是用語言恐嚇孩子
5. 告訴孩子誠實的重要–而不是訓斥孩子為什麼愛說謊?
6. 責怪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想要什麼?–而不是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7. 教孩子獨立自律–而不是跟孩子說:「你自己看著辦!」
8. 讓孩子培養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而不是指責孩子:「你怎麼老是被別人欺負?」
9. 接納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10. 每一次犯錯都是成長的機會–別訓斥孩子「媽媽早就跟你說過了吧!」
11. 教孩子比罵髒話更好的宣洩情緒方式–而不是只跟孩子說:「不要罵髒話!」
12. 使用正面的話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只說:「不可以這樣!」
13. 對媽媽的角色厭倦時,和孩子一起克服–而不是跟孩子說:「你想怎樣就怎樣,媽媽不管你了!」
14. 幫助孩子一起撕下身上的「標籤」–當孩子跟你說:「媽! 老師說我是問題兒童」時
15. 教孩子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拒絕–當孩子跟你說:「媽! 他們都不跟我玩。」時
16. 當孩子的朋友犯錯時,該如何處理?–別跟孩子說:「你以後不要再跟他一起玩!」
17. 協助孩子找回內在動機–別跟孩子說:「乖乖吃飯我讓你看電視!」
18. 理解孩子羨慕的心情,並教孩子學會感恩–當孩子說出:「我也好想當他們家的小孩喔!」時
19. 理解孩子想要爭寵的心情–當孩子說出:「妳比較喜歡我還是弟弟?」時
20. 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紛爭?–當孩子說出:「媽! 妳偏心! 都偏袒弟弟!」時
21. 教孩子面對生命這堂課–當孩子說出:「如果媽媽死掉了怎麼辦?」時
22. 夫妻吵架後要及時安撫孩子–而不是說:「媽媽都是為了你!」
23. 離婚後,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半

附錄一 什麼是需求
附錄二 什麼是感受

重量 0.450 公斤